對作家而言,人生的一半在看書,另一半在寫書,這個角落既是面子也是里子,可以出世也可以入世,算是人生中非常特別的一個地方。昨天,一個噩耗傳來:5月25日凌晨1點,我國作家、學者及翻譯家,錢鐘書的夫人楊絳在京辭世,享年105歲。前些陣子,楊絳先生病危入院的消息曾在網(wǎng)上瘋狂發(fā)酵,不久后知情者進行了辟謠,稱楊先生身體并無大恙。正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氣的時候,楊先生去世的消息突然傳來,讓人十分驚愕——據(jù)說這是因楊先生有遺言,要火化后再發(fā)訃告。
楊絳先生,您一路走好。
此篇向剛剛離世的楊絳先生致敬!
自古書房若閨房,不足為外人道。從某種意義而言,這是個比臥室還要暴露自我的地方,放眼望去都是你的品味,抬手一摸全是你的心頭好。你是什么樣的人,信仰什么又熱衷什么,半個靈魂都泄露在你的書架上。
對作家而言,人生的一半在看書,另一半在寫書,這個角落既是面子也是里子,可以出世也可以入世,算是人生中非常特別的一個地方。
走進國內(nèi)作家的書房
1.書房中的錢鐘書和楊絳
錢鐘書以一種文化批判精神觀照中國與世界。在精熟中國文化和通覽世界文化的基礎(chǔ)上,錢先生在觀察中西文化事物時,總是表現(xiàn)出一種清醒的頭腦和一種深刻的洞察力。
“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這是楊絳非常喜歡的名言。在許多朋友眼里,楊絳生活儉樸、為人低調(diào)。她的寓所,沒有進行過任何裝修,舊式的柜子、桌子。
室內(nèi)也沒有昂貴的擺設(shè),只有濃濃的書卷氣。楊絳說:“我家沒有書房,只有一間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廳,但每間屋子里有書柜,有書桌,所以隨處都是書房?!彼浅M足于這樣一種簡樸的生活方式。
2.巴金的書房
巴金的長篇小說以描寫家庭生活為主,并且?guī)в袕娏业淖詡餍?。他的短篇小說則題材多樣,涉及范圍相當之廣。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會,家庭是構(gòu)成社會機體的細胞,家庭生活是社會生活的縮影。
3.魯迅的書房
魯迅堪稱現(xiàn)代中國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響著他的讀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國現(xiàn)代作家、現(xiàn)代知識分子。魯迅同時又是20世紀世界文化巨人之一。
4.梁啟超書房“飲冰室”
梁啟超被公認為是清末的學者,中國歷史上一位百科全書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臺后仍在學術(shù)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
5.胡適的書房
胡適一生的學術(shù)活動主要在史學、文學和哲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他在學術(shù)上影響的是提倡“大膽的假設(shè)、小心的求證”的治學方法。
6.周汝昌的書房
周汝昌,中國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詩人、書法家,是繼胡適等諸先生之后新中國紅學研究人,考證派主力和集大成者,被譽為當代“紅學泰斗”。
7.章太炎書房
章太炎一生經(jīng)歷了戊戌維新改良運動和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兩個歷史時期,走過曲折的道路,是中國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和社會活動家。
8.啟功的書房
啟功先生是當代學者、畫家和書法家。他著作豐富,通曉語言文字學,甚至對已成為歷史陳跡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詩詞,同時又是古書畫鑒定家,尤精碑帖之學。
9.齊白石的書房兼畫室
齊白石是近現(xiàn)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后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后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
10.金庸的書房
金庸的武俠小說之所以能稱得上中國現(xiàn)代新武俠小說的代表,就在于它們表現(xiàn)出鮮明的個性。簡而言之,金庸的武俠小說在題材的選擇、人物的塑造和展現(xiàn)社會時代風貌方面有鮮明特色,它們在創(chuàng)作技法上獨樹一幟,具有范式意義。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chuàng)了形式獨特、情節(jié)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
11.書房中的季羨林
季羨林是國際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12.王國維的書房
作為中國近代學術(shù)史上杰出學者和國際學者,王國維從事文史哲學數(shù)十載,是近代中國早運用西方哲學、美學、文學觀點和方法剖析評論中國古典文學的開風氣者,又是中國史學史上將歷史學與考古學相結(jié)合的開創(chuàng)者,確立了較系統(tǒng)的近代標準和方法。
13.陳寅恪的書房
陳寅恪是中國現(xiàn)代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于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
14.賈平凹
賈平凹的“上書房”大名在外,圈內(nèi)人講,老賈的書房,一般人進去“鎮(zhèn)”不住。這話的意思大概就是,坐在里面會心神不寧,不大自在,因為里面“出土”的東西太多了。
滿滿當當?shù)纳蠒俊@里是瀟灑的“揮毫處”、“核心”的“寫作處”、“森嚴”的“待客處”。
15.馮唐
他有兩個身份,一是華潤醫(yī)療CEO,二是寫寫色情小說,比如《北京,北京》,《18歲給我一個姑娘》。他的書房在北京后海的一座老宅子里,十分沉靜,不可缺的是茶和香,進書房就點支香,來客人就泡杯茶,跟進門換鞋的儀式感一樣能轉(zhuǎn)換心情。
書房如其人,有好者只見風雅,不好者覺得矯情。書架上那本《洪業(yè)》確實很值得一看。
16.麥家
就是那個寫《風聲》后來被改編成電影的人,他也寫小說。他的工作室,名為“麥家理想谷”,位于杭州西溪創(chuàng)業(yè)產(chǎn)業(yè)園,是個鄰水獨棟小樓。這里既是他工作室,也是一個為年輕作家免費提供讀書會客的場地。
環(huán)境不錯,是個談人生好地方。
你是有多喜歡博爾赫斯……
17.金宇澄
出名的應(yīng)該是2012年用上海話寫了一本關(guān)于上海市民生活的小說《繁花》。有人形容《繁花》就是在一本書里同時有上萬個好故事爭先恐后要涌向終點。這個地方不是他家,是上海作協(xié)的花園洋房,沿著旋轉(zhuǎn)樓梯上3樓,就是金宇澄的辦公室。
上海老爺?shù)那徽{(diào),一定要有點新,有點舊,有點西洋。
老壁爐架上碼滿整整齊齊一排書。
這個有頂蓋的白杯子幾乎是機關(guān)生活的符號??吹秸掌寄苈劦疥惻f的報紙味兒。
窗子可能有點漏風,用舊雜志壓一壓。
這是要稱斤去賣嗎?
18.葛劍雄
葛劍雄是復(fù)旦一寶,也是稍顯浮夸的海派學術(shù)圈里令人尊敬的學者。葛劍雄說書房是他的資產(chǎn)階級幻想。大概以前買書很心疼,現(xiàn)在就拼命買買買,跟上淘寶的報復(fù)性消費差不多……
開篇當然要曬恩師譚其驤的《中國移民史要》,這是譚其驤先生自己當年大學畢業(yè)論文的手稿,后相贈葛劍雄,再往上溯這份手稿的指導(dǎo)老師就是潘光旦先生了。
《中國移民史要》
北極旅行撿回來的企鵝頭骨。額,略高能……
19.蘇童
蘇童的家中角落隨性放著書。他喜歡聽鄉(xiāng)村民謠,閑來品紅酒。
讀書寫作之余,他還喜歡侍弄花草,是個兼職園丁,他的書房被綠色包圍。
20.李敖
李敖的整個書房里除了一套沙發(fā)之外,滿滿當當全是書籍,被書海包圍,是有多幸福。
書房案頭的陳設(shè)也很特別。
你家的書那么多,寶寶真羨慕。
21.郭敬明
小四的書房基本相當于由30個暴發(fā)戶裝修戰(zhàn)斗值加成,而且還是上個時代的暴發(fā)戶。
新時代暴發(fā)戶們現(xiàn)在都走了馮唐路線,喜歡念經(jīng)吃素。再次說明書房真是個容易暴露自我的地方,一張照片里書本名簡直是他書房的寫照。
22.韓寒
韓寒書房看上去普通,倒是很接地氣。
很多號稱是讀書人的都喜歡把書供起來,但真正看書的人大概也不過就是打口柜子在里面亂七八糟塞滿書,就好像你每天吃飯時用的碗筷總會放在方便拿到的地方,只有供起來的那套限量版Wedgwood大概一年也不會碰一下。
走進外國作家的書房
1.謝默斯·希尼 Seamus Heaney
愛爾蘭詩人。生于愛爾蘭北部德里郡毛斯邦縣一個虔信天主教、世代務(wù)農(nóng)的家庭。希尼不僅是詩人,還是一位詩學專家。自1982年以來,他一直擔任美國哈佛大學修辭學的客座教授,1992至1994年還擔任過牛津大學的詩學教授。1995年,由于他的詩“具有抒情詩般的美和倫理深度,使日常生活中的奇跡和活生生的往事得以升華”,希尼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我的書桌,如照片展示,是由一塊厚木板放置在兩個文件柜上而搭建而成的寫作臺。30年前,當我們搬至此時,桌面曾是兩塊厚厚的板木,這板木當年可是我曾任教的Carysfort學院一個教室用的長椅呢。雖經(jīng)過大概一個世紀的摩擦拋光(被學校的學生和女老師們),橡木色的木板紋理依然隱約可見,我曾經(jīng)思索著該如何去惋惜那片被砍伐用作此書桌的樹木,也滿足于當下一切順其自然的安置。我總是迷信內(nèi)心的某種恐懼:如果我有一個極其完美舒適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的話,我的寫作靈感怕是會為此而消散不見了的。即便如此,這個小閣樓在10年前還是翻新了一遍,開了一個更大的天窗,添加了一個雙面向的大書架,以解決我迫切需要解決的藏書空間問題。
2.瑪格麗特·福斯特 Margaret. Foster
英國小說家,自傳體作家,1938年生于英國Carlisle
小鎮(zhèn)。自1963年起,她開始積極活躍于文學評論,自傳,小說寫作,并作為自由撰稿人與電視,廣播,報刊雜志等多家媒體合作出任編輯策劃等工作。代表作品為:《達芙妮·杜穆里埃自傳》,《隱匿的生活》,小說《記憶盒》。
1964年我們買下這棟房子,10年后房屋修葺時增加了此空間。而再過了個10年,這里才成了專屬于我的書房。那個時候,我在起居室的桌子上繼續(xù)著我的書寫,這倒不妨礙我的寫作靈感。但當我開始寫人物傳記時,我感覺自己急需一個空間,可以讓我隨時做筆記,攤開書稿整理文字,因此,就有了現(xiàn)在這個書房。
3.約翰·理查森 John Richardson
1924年生于英國倫敦,當今的歷史藝術(shù)傳記作家,他的傳記巨著《畢加索的生活:凱歌高奏的歲月》記敘了
大師生活的復(fù)雜時代和歐洲歷史]其精妙的批評,詳盡的研究以及迷人的敘事,使這本書 取得了藝術(shù)傳記的歷史性突破。
4.馬丁·艾米斯 Martin Amis
出生于文學世家,崛起於80年代的英國文壇。他成名甚早,曾以1974創(chuàng)作的部小說The Rachel
Papers《瑞秋檔案》獲「毛姆文學獎」;1983年,他已成為英國的文學雜志《葛蘭達》代「英國年輕作家」名單上的頭號人物;而他在1986年出版的著作Money-a
Suicide Note《鈔票-絕命書》,更被《時代雜志》選為100大英語小說。
我的書房位于房屋花園的深處,玻璃屋頂上散落著樹葉,松鼠有時悄然出現(xiàn)。說起來,這個房間其實是我妻子Isabel用著的,我的工作室則在閣樓上,但我嫌她并沒有好好利用這個寶地,就搶過來“占為己有”了,對于寫作者來說,這里是天堂:可以吸煙,遠離喧鬧。
5.希拉里·曼特爾 Hilary Mantel
1952年7月6日出生于德比郡小鎮(zhèn)格洛索普,1973年畢業(yè)于謝菲爾德大學。2009年10月8日憑借暢銷歷史小說《狼廳》(WolfHall)摘取2009年第41屆布克大獎。介紹她自己的書房這篇文章之時正是她在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期間。
6.艾爾·艾佛瑞茲 Al Alvarez
1929年生于倫敦。身兼詩人、詩評家、小說家,也是人類學家,著有許多著名的非文學類書籍。他曾任「觀察家報」的新詩編輯,是當時英國文壇的重要人物,引介當代許多作品。他主編過富影響力的企鵝文選中的《新詩選》(The
New Poetry),并曾是系列「企鵝現(xiàn)代歐洲詩人」的編輯顧問。
這是間充滿著回憶的書房,現(xiàn)年79歲的我已在這里居住了40多年。很多年前,家里曾有位充滿干勁的女傭趁我們外出時將我所有的書都搬出去清掃灰塵,然后再將書放回時,書房面貌全非,至此我卻再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了。書架上非常適合展示家庭相框,這兒有我拍兒子Adam緊跟波蘭詩人Zbigniew
Herbert其后接受獎?wù)碌牧粲罢掌?,也有許多當年自己熱衷爬山時留下的照片。
書架上有一幅Leonard Baskin(美國的雕刻家及版畫家)蝕刻版畫,在Sylvia Plath去世后由Ted
Hughes轉(zhuǎn)贈予我,這幅畫在她生前時一直掛在她的臥室里。
還有一張非常珍貴的照片是一位美國朋友贈送的,畫面上畢加索的兩條胳膊隨意搭在桌子上,看起來像他的手指的那片,其實是一條法式長棍面包。
這里已經(jīng)變成了我的安樂居,以至于在別的地方我無法投入工作。有一年夏天,我們?nèi)ヒ獯罄燃伲跊]有我熟悉的物品包圍的房間里,我壓根提不起半點寫作的勁。我試著將一切打理好,早上10點就坐在書桌前。但人老了就做不到了,誰說人老了睡眠也跟著減少?一派胡言。
7.卡利爾·菲利普斯 Caryl Phillips
出生在印度西部,自幼年就生活在英國,他在上個世紀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關(guān)于殖民問題的小說,于1992年被《星期日泰晤士》報評為“年度青年作家”,1993年又榮膺十年一度的“Granta文學新秀”稱號。2004年又獲得了英聯(lián)邦作家獎年度大獎。
寫字臺上經(jīng)常是亂七八糟的。電話,日記本,傳真復(fù)印機;各式各樣的照明燈具-蠟燭,碘鎢燈;便簽紙用于提醒我一些要做的事情,約會,摘抄和。我是個有時間恐懼癥的人。電腦旁的那個鬧鐘可不起作用,臺燈下的水晶鐘必須時刻放在眼前才有安全感。揚聲器買來的時候是覺得我可能會突然地想聽聽音樂的時候不需要起身跑到另外一個房間去,雖然那邊有一套更好的音響設(shè)備。然而當不斷累積的
CD開始占用書桌大多的空間時,我又不得不把這對揚聲器搬走。
左邊豎著堆放在寫字臺上的文件是我的閱讀清單或者演講稿。平放著的則是我現(xiàn)在正在寫著的稿子。我一般手寫文章,因此文件夾板,信紙和一只鋼筆必不可少。這張書桌沒什么特別的歷史故事,15年前我從一家辦公文具店買來,單純地喜歡它足夠大。房間里另外那臺書桌則是深色紅木的,配上銅把手,一排排的抽屜和可滑動的托盤。一般我會在這張“華麗”的書桌前填寫賬單啊,在電腦上訂票或是做些資料研究什么的。但是,總有一股奇妙的吸引力會把我拉回這張靠窗的書桌前。
8.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Eric Hobsbawm
享譽國際、備受推崇的近代史大師。1917年出生于埃及亞歷山大城的猶太后裔,1919年舉家遷往維也納,1931年徙居柏林。次世界大戰(zhàn)后,他在受創(chuàng)至深的德奧兩國度過童年。1933年因希特勒掌權(quán)而轉(zhuǎn)赴英國,完成中學教育,并進入劍橋大學學習歷史。1947年升任講師,1978年取得該校經(jīng)濟和社會史教授頭銜,1982年退休。之后大部分時間任教于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是該院政治及社會史榮譽教授。
我的書房位于倫敦北區(qū)優(yōu)美的漢普斯特鎮(zhèn)一棟半獨立洋房的頂樓,這里曾是兒子安迪的臥房。從用作小孩臥室到改造成大人書房,內(nèi)部空間前后風格變化巨大,除開一點,房間都不一而同地顯得凌亂無章。確實,房間里到處都是我的研究材料,打印稿,寫作稿,待回復(fù)信件,散錢,收到的新書等等,這些雜物堆積起來既是資料,也是對我那日漸衰退的記憶力的某種提醒。歷史學家的身份讓我不得不整日地被堆積如山地文件圍繞著,把兩張書桌都擺得滿當當,剩下一小塊空地留給筆記本電腦。自80年代我開始在紐約那些學生們的影響下開始使用電腦的,到如今是可憐兮兮般無奈,想像下如果沒有電腦,我該會如何不適應(yīng)呢。筆記本電腦背包就掛在這面墻上。
書房里極少有其他紛擾會影像到我工作。遺憾的是一直以來我都沒有淘到一把理想舒適的椅子,因此這里用于查閱資料外,讀書則會另覓他處。墻上沒有被書架遮擋的風景是一張
比莉·哈樂黛(美國爵士女伶比莉.哈樂黛Billie
Holiday。霍布斯鮑姆是個歷史學家同時也是爵士迷)的海報和一幅具有巴西風格的紅黑油畫(不在照片中)。房間里有一臺收錄機,但我?guī)缀跤貌恢?。寫作時,我不太喜歡同時播放著音樂。我喜歡這間光線明亮,色調(diào)簡單的書房,映入眼簾的盡是書的斑斕色彩,純粹豐富,較之于其他房間,這里靜謐安寧,書香漫溢。
書架上的書有些是我正在研究的課題,關(guān)于民族主義或是盜匪歷史等。絕大多數(shù)是我的著作的各國譯本。被翻譯成他國語言的譯本數(shù)量令我欣慰感激,近年來還有一些地方方言版本出現(xiàn)-比如北印度語,越南語。這些譯作大部分我看不懂,擺在書架上實則是作為本人的檢索記錄,或是在某個沮喪的時刻,它們提醒著我,在過去五十年歲月里,一個老學者孜孜不倦地用文字與世界各地的讀者談古論今,暢所欲言的榮耀時光,僅以此作為我個人激勵斗志之用。
9.亞當·菲利普斯 Adam Phillips
1954年生于英國卡迪夫,是當代重要的精神分析學家,他從達爾文和弗洛伊德的遭遇中歸納出了一種無常的生死觀,認為人活著就要承受不斷的喪失,而喪失和死亡原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代表作《達爾文的蚯蚓》。亞當·菲利普斯同時也是企鵝出版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叢書的責任編輯以及《倫敦書評》的特約評論員。
聲明:以上文章或轉(zhuǎn)稿中文字或圖片涉及版權(quán)等問題,請作者在及時聯(lián)系本站,我們會盡快和您對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