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電市場上,提起空調,會想到行業(yè)“雙寡頭”的格力與美的;提到洗衣機,會想到“行業(yè)一哥”的海爾洗衣機,那么,提到冰箱呢?或者說,行業(yè)又該如何評價中國的冰箱行業(yè)呢?
雙寡頭、行業(yè)一哥后,又該如何評價冰箱業(yè)
中電市場一直是競爭為激烈的市場。尤其是今年,價格戰(zhàn)、行業(yè)互撕更是讓整個行業(yè)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而提到家電,就不得不提空調行業(yè)的“雙寡頭”格局。在中國空調市場,格力原本是行業(yè)老大,但隨著美的的發(fā)力,雙方進入相互角逐階段。據2019年全年中怡康數據顯示,格力、美的都拿過周份額且互有反超,份額相近時,差距甚至不超過0.4%。
同時,這種并駕齊驅的特點也表現在銷額和銷量的市場爭奪中。從銷量角度來看,美的空調在2019年占據優(yōu)勢時,份額一度達到40.8%,對比當周格力29.4%的份額,超出近1.4倍。另外,格力空調也在持續(xù)推出智能產品,發(fā)力高端市場。據中怡康2019年第52周數據顯示,在1.5萬元以上高端家用空調市場,卡薩帝、三菱電機、格力分別以40.63%、17.71%
、14.30%的年累份額居TOP3。從整體來看,格力、美的互有反超,但格力依然處于地位。
再來看看洗衣機的“行業(yè)一哥”海爾。在中國洗衣機市場上,海爾洗衣機的地位還是值得圈點的。據中怡康數據顯示,海爾(34.1%)、小天鵝(18.0%)、西門子(11.7%)、松下(8.6%)、美的(7.3%)分別占據2019年年累份額TOP5,囊括了近八成的市場。其中,海爾洗衣機首位度1.9,市場份額超第二、三名之和。
值得注意的是,TOP5之中,小天鵝和美的洗衣機同屬美的集團,二者年累份額累加后為25.3%,與海爾洗衣機之間的距離明顯縮小,但仍保有接近10%的份額差距。而少有人知的是,海爾系洗衣機其實也包括卡薩帝、統(tǒng)帥在內,如果把這2個品牌的市場份額累加,海爾洗衣機的市場地位無疑將會更具優(yōu)勢。
現在,再來總結一下冰箱行業(yè)。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國內市場的市場數據,據中怡康2019年第12月統(tǒng)計數據顯示,海爾冰箱年累份額36.75%為,美的以11.76%居第二,容聲10.84%居第三名。目前來看,2019年海爾冰箱首位度再次破3,美的冰箱的零售量和零售額實現了雙向增長,且零售額的年度累計同比增長率高達5.44%,成為了市場“黑馬”。從以上情況來看,冰箱行業(yè)一家獨大的局面尤為明顯。
縱觀三大家電領域,雖都有寡頭壟斷,但格局卻并不相同。那么,是什么促成了冰箱行業(yè)“一家獨大”的市場特點呢?
海爾冰箱“一家獨大”的地位是怎么形成的?
想要在家電市場競爭中立足,核心還是用戶。具體到冰箱行業(yè),用戶對于保鮮、健康的需求是基本的,在此之上,還有對差異化產品及生態(tài)體驗的需求。對此,海爾冰箱通過產品創(chuàng)新和生態(tài)引領給出解決方案。
如何做到可持續(xù)的產品創(chuàng)新?
海爾冰箱搶先行業(yè)一步解決用戶痛點。針對食材串味、凍肉發(fā)干、營養(yǎng)打折等槽點,海爾冰箱通過全空間保鮮科技不僅實現了殺菌率99.99%,凈味率98.7%,還將用戶、行業(yè)都甚少關注的冷凍保鮮做到了:行業(yè)冷凍食材中心溫度波動為2℃,海爾冰箱做到了小于0.2℃;存鮮肉行業(yè)一級鮮度保鮮期為14天,而海爾冰箱能存28天。類似的還有俄羅斯市場的魔方抽屜冰箱、印度不彎腰冰箱等,都是通過洞察當地用戶飲食習慣,滿足了用戶生活中的切實所需。
滿足基本需求還不夠,海爾冰箱正通過以場景替代產品、生態(tài)覆蓋行業(yè)為用戶帶來更加健康、智慧的美食生活。以往,人們吃什么往往是按個人喜好、口味和常識來定的,但這卻不一定健康?,F在,可以讓海爾的全家美食解決方案幫你決定怎么吃才健康!在智慧廚房中,站上體脂秤就能實時上傳體重、BMI、健康指數等信息到冰箱,冰箱根據個人體質可以量身定制健康食譜,做到“千人千面”。
同時,在冰箱商城下單的食材,還能通過掃碼查詢產地、加工等信息;存放食材時,海爾冰箱還可通過AI大數據自動調整儲存溫度,更好保留食材營養(yǎng)……可以看出,以海爾冰箱為中心所構建的食聯生態(tài),為用戶帶來的不再是冷冰冰的硬件產品,而是全流程、一站式的健康飲食服務。
顯而易見,以上種種都是基于用戶需求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或許便是海爾冰箱實現“一家獨大”的深層原因。
總的來說,影響市場成敗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產業(yè)的市場格局也不盡相同。如今,海爾冰箱因滿足用戶需求而收獲了的市場,不僅是在國內,即便放眼全球也有跡可循。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9年海爾制冷全球品牌零售量,實現12連冠。
作為一個全球化的品牌,在擁抱用戶的同時,2020年海爾冰箱又會如何定位物聯網時代下的新角色呢?這不由讓人期待!